— 玻纤格栅 —

上半年中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行业经济运行解析

时间: 2024-05-18 10:17:21 |   作者: 玻纤格栅

  碳纤维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风电领域的应用逐步扩大,使碳纤维的需求快速增加。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部件仍是汽车最有效的减重手段,但由于其成本高,国外主要使用在在如宝马、大众旗下的豪华赛车上,因而限制了其在普通量产车中的运用,所以各国致力于降低碳纤维材料的成本。

  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我国碳纤维行业仍存在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弱、工艺装备不完善、产品性能不稳定、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高、低水平重复建设、高端品种产业化水平低、标准化建设滞后、下游应用开发严重不足等诸多问题。2013年10月工业与信息化部印发《快速推进碳纤维行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传统材料升级换代,着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和装备,发展高性能碳纤维产品;着力加强现有生产的基本工艺装置的技术改造,实现高质量和低成本稳定生产;着力培育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下游市场,促进上下游协调发展;着力推进联合重组,逐步的提升碳纤维产业集中度。玻纤协会设立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专项税号,并进行了调查研究,近期拿出方案。方案建议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的税目统一到7019编号。增列税目建议如下:税号:70199031,名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的拉挤制品,包括条、杆、型材、异型材及类似品;税号:70199032,名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的缠绕制品,包括管、罐、瓶及类似品;税号:70199033,名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的模压制品,包括板、槽、盆、缸、罩及类似品;税号:70199039,名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的其他制品;税号:70199090,名称:其他玻璃纤维及其制品。

  玻璃纤维行业第一批准入公告管理企业名单已经于今年5月12日正式公布,在业内引起较大反响。为指导企业申报准入公告,带领企业以新版行业准入政策为指导,推动准入条件的实施,玻纤协会于6月4日~6日在山东省兖州市召开了第二批准入公告管理申报及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研讨会。第一批未进入名单的企业,一方面积极着手准备参与第二批准入公告申报,另一方面主动寻找自己与公告企业之间的差距,并以行业准入政策为指导,积极实施技术装备改造和产品结构转型调整,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转型发展,改变长期以来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定位,维护玻纤市场的稳健发展。

  此外,随着原料供应和成型技术的日趋完善,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应用也由交通运输和电子电器逐步向风电、新能源、医疗卫生、建筑和管道工程等领域拓展。国内玻纤企业加大热塑性玻纤的生产比例,玻纤制品企业及复合材料企业已经或计划投资引进热塑性复合材料工艺装备。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因其重量轻、成型周期短、可循环利用、设计自由度高、集成性等诸多优点,日益成为汽车轻量化应用的最佳选择,为汽车轻量化解决方案带来黄金发展机遇,也为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商机。国内汽车工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特别是汽车排放法规日益严格,而汽车轻量化核心部件技术的进一步研发,也引发了复合材料在汽车减重设计新材料和新工艺方面的研究与探讨。总理曾经指出,新能源汽车不光要解决电池问题,还要解决汽车车身材料问题。现在很多研究电动汽车的厂家喜欢研究的是电池,而对车身的重量研究还没有更多关注。

  比亚迪投资30亿新能源客车基地落户武汉;在布局青岛和天津两大新工厂后,一汽-大众将战略布局又瞄准2020年———即到2020年,一汽-大众将实现产销300万辆。随着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及汽车轻量化战略的实施,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应用的研究开发,需要与汽车行业消除门槛,在一个彼此合作的联盟中展开。要推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加快实现汽车轻量化的进程,就要做到优秀复合材料汽车零部件企业与汽车企业的对接,促进复合材料行业与汽车企业间的协调发展,建立相互合作战略联盟,形成一条协同高效发展的产业链,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才会在乘用车、商用车等制造领域展现出不同凡响的应用成果。

  玻璃纤维和复合材料作为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即将迎来蓬勃发展时期。企业要抓紧时间调整结构,工艺、技术、装备产品要提升水平、档次。传统产品不淘汰,说明企业技术开发水平太低。中国这个大市场,必须努力开发,未来行业产品发展要接地气、贴民生。航空航天固然重要,但仅占全行业销售额的1%;地面上还有99%的民生产品市场,汽车、铁路、风能、市政建设等都为未来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新车间安装新设备,生产新产品;老车间要腾笼换鸟,生产接地气、贴民生的产品。循环经济是唯一出路,工业垃圾自行消纳,这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方向。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京ICP证05068455 公安备案:1101053583

Tel
Mail
Map
Share
Contact